分级B1+
今天不讲如何造德语的被动态句子,而是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时候会说主动态的句子,什么时候会说被动态的句子。
节选我和我女儿(小学一年级)某一天的某一段对话:
“妈妈,我今天发现,那些忘了做作业的同学会(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做作业。”
“那你有被叫去过吗?”
“还没有。”
“那老师办公室里有可以坐下写作业的地方吗?”
“有桌子,就在老师桌子的旁边。”
“那椅子呢?”
“要自己搬过去,写完了再搬回来,不然上课就不能坐了。”
这段对话内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是从语法层面来讲,主、被动态兼备,且对于一个七八岁小孩来说也是运用自如。
换句话说,作为母语什么时候用主动态,什么时候用被动态不需要特别注意;
但也正因为是母语,有语感,我们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主动态和被动态的使用语境差别,而这个没注意就导致转成外语的时候造的句子生硬无比,读来让人紧皱眉头。
我们接下来就讲讲两者使用语境差别!
“我今天发现,那些忘了做作业的同学会(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做作业。”可拆分为两句:
例句1:
我今天发现。
例句2:
那些忘了做作业的同学会(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做作业。
这两句都有主语:
例句1的主语“我”是动词“发现”的动作发出者(das Agens)。
例句2的主语“那些忘了做作业的同学”却不是动词“叫”的动作发出者,而是动作承受者(das Patiens)。
估计已经有人看不懂了,那就配个图,希望图解能帮到你。
对于一个动词来说:
动作发出者(Agens)和动作承受者(Patiens)永远不会变,因为这是思维逻辑决定的,只要是一个逻辑正常的人都能判断“一辆车发现了我”是病句。
但是一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却是可以变的,因为这只是语法现象,而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一个不懂语法的七八岁小孩也能说符合逻辑的话的道理。
因此也不要指望随便逮个德国人就能跟他学好德语了,因为他只能告诉你逻辑正确,但是却没法告诉你语法正确!
小结:
主动态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Agens),
被动态的主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Patiens),然而只要是做了主语,就必须是一格!
回到主题:
主动态和被动态的使用语境差别
当你想要强调动作发出者Agens的时候,就使用主动态;
反之,当你不知道动作发出者Agens或是想强调动作承受者Patiens的时候就使用被动态。
所以例句1想强调是Agens
“我”发现的,
而例句2则是想强调Patiens
“那些忘了做作业的同学”。
试着再来比较一下几句话的强调点:
例句5:
隔壁邻居(Agens)不小心打破了这窗(Patiens)。
- 主动态,强调Agens
例句6:
这窗(Patiens)被打破了。
- 被动态,强调Patiens
例句7:
这窗(Patiens)是被隔壁邻居(Agens)不小心打破的。
- 被动态,强调什么呢?
例句5和6强调的点很明显,一下就能读出来。
但是例句7就可能有人会困惑了,到底是想强调Patiens“窗”还是Agens“隔壁邻居”?
多找几句来找找语感:
我钱包被(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人)偷了。
我被(我爸)打了。
这米都是被(老鼠)吃光的。
我想多读几遍应该是能感受到,例句7比例句6多了“隔壁邻居”, 更强调动作发出者。
但是别忘了:动作发出者Agens在被动态里不是句子必要成分,你完全可以不让Agens在被动态出现,就像上面几句话,删掉括号里的成分句子照样通顺。
小结:
动作发出者Agens不是被动态必要成分,可以不加。
但是如果在被动态中又出现了Agens,反而比主动态更强调动作的发出者Agens,因为这时是语义、逻辑需要它出现了,而这比语法更厉害。
切记,学语言千万不能让语法战胜逻辑,因为你是个逻辑正常的人,而不是背语法的机器。
如果你搞清楚了主动态和被动态的使用语境区别,下篇我再来讲讲到底怎么写德语被动态的句子。
来源:练德语